2)第326章 包宇刚的请教_重生之最强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点他深有体会,他之前就经历过一次,他至今难忘!

  “二战”后至60年代中后期,全球航运市场的繁荣和衰退周期都较短暂,整个航运市场处在低位徘徊、动荡盘整阶段。直至1967年,阿拉伯和以色列战争爆发,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成了前沿阵地,运河被关闭长达8年之久,以往绕道苏伊士运河的船舶都不得不远走好望角,由此极大地刺激航运业。

  除此之外,60年代后期世界工业贸易也正处在繁荣期,全球海上贸易量在此期间突飞猛进,从1966年的亿吨飙升到1973年的亿吨,增长78%,七年间的全球船舶需求量比“二战”后近20年的需求总量还要大。尽管造船量快速扩大,但运力仍供不应求,市场上“一船难求”。航运业转瞬间成为当时最有希望且最能挣钱的行业,银行纷纷投身航运业。因此,60年代后期也被称为全球航运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隐患也埋了下来,1970—1971年一艘二手VLCC约2600万美元,但到1972年上涨至6100万-7350万美元,价格几乎上涨3倍。

  但是到了1973年夏,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决定对以色列及相关国家进行石油禁运,并大幅提高原油价格,导致原油价格上涨两倍多,最终触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石油进口需求减少,让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油运遭受沉重打击,运费瞬间崩溃,12月份VLCC运费率直线暴跌至80WS附近,跌幅近75%。另外,油价上涨加剧全球经济衰退,从而影响到航运业的每个角落,包括干散货、集装箱运输市场,以及新造船和二手船市场。

  之后,航运市场进入漫长的衰退萎靡期,尽管其间也有短暂的回升和复苏,但衰退的趋势并未实质缓解。运费基本处于运输成本之下,油轮闲置高达1000多万DWT,二手船交易更是量价齐跌,如1970年建造的20万吨级油轮1973年价格约为5200万美元,但到1977年下跌至500万美元,不到4年跌幅高达90%。

  可以说,这几年十分难熬,包宇刚也是仗着体量优势降低成本,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下生存发展。

  这次寒冬,让包宇刚清晰地认清了世界航运市场的情况,也对航运的未来报以悲观,他已经有上岸的打算了。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九鼎日报》上竟然旗帜鲜明地说航运市场的寒冬已过,春天即将来临,这如何不让包宇刚内心震动?

  “包生,现在市面上闲置的船太多了,不管是新造船还是二手船,都等着人接手,在这种情况下,运价很难拉上去。”

  “但是包生,你常年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