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9章 泾州城外_暖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想是你拖累了他们?”谢泽明了的看着李苒,她这一句没什么,答的过于快了。

  “你说过,大家清楚知道,想的明白了,才走这一趟的。”

  李苒叹了口气。

  “可我总觉得,他们想得全是好的那一面,而且想的太好了。”

  这一两个月,桃浓从襄阳赶过来,没等周娥把话说完,就拍手笑道:有王妃呢,肯定个个归心!

  唉,真是一厢情愿的净想好事儿,把事儿想得太好太圆满了。

  “也不见得就是光想好事儿,明天咱们早点启程,中午前赶到姚县,进姚县吃中午饭,看看情形。”

  谢泽握住李苒的手,示意她往营地回去。

  姚县离金县和朝廷已经足够远。

  姚县高县令出身于蜀地小族,生于蜀地长于蜀地,今年三十二岁,三年前入仕时,蜀地以及天下已经安稳了十来年。

  象高家这样的蜀地中等人家,在那几十年的战乱中,经受了足够多的灾难,却又不像中原地带那样惨烈,对前朝以及仁宗,有足够的尊重,却也只是一些尊重而已。

  高县令和同他差不多年龄的蜀地士子一样,对战乱的记忆,却已经有些遥远,对前朝有记忆,也有些遥远,对仁宗的开城,以及那道旨意,知道的清清楚楚,讨论过无数回,却没有任何感受。

  毕竟,蜀地的士子不用考新朝的试,做新朝的官,不用在气节两个字上难为纠结。

  至于姚县,在朝廷和蜀地之间的交通中,朝廷那边的金县,和蜀地这边的扬县,是必经之地。

  蜀地这边,除了扬县,就是栎城了,栎城算是半个必经之地。

  过了栎城,商人和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往来于蜀地和朝廷的人,就四散而走,各奔去处。

  因此,姚县虽然离栎城很近,却不像栎城,更不像扬县,有很多来往于蜀地和朝廷的商人以及其它人。就和朝廷这一边的来往来说,姚县比蜀地其它中等县大约能略多一点,可也就那么一点点。

  姚县的情形,以及他们如何对待他们这支队伍,就算不是蜀地诸人诸士子的一面镜子,也能看出来很多东西。

  营地中间,谢泽那顶帐篷两边,一边是紫茄等人点着红泥小炉,烧水沏茶,各处铺陈熏香,桃浓已经张罗着让人生了一堆火,找出长签子,扯着嗓子和周娥商量着,是挂起半只羊现割肉现烤,还是切好了端过来。

  另一边,石南等小厮长随忙着准备饭菜,整理洗刷,忙的安静有序,时不时看一眼热闹无比的另一边,看的要笑出声来。

  李苒和谢泽在帐篷门口的大毡垫上坐下,正守着茶桌慢慢焙茶碾茶的王舲,忙沏了两杯茶递过来。

  原本叉腰站在营地中间四下乱看的李清宁,也几步过来,先冲着沏茶的王舲拱手欠身,道了句有劳,才在大毡垫上坐下。

  霍文灿跟着安孝锐,认认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