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九章 死去活来_重生迷醉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方严词拒绝了这个主张。最后撒切尔夫人不得不让步。

  1983年12月至1984年4月,中英双方举行了6轮(第7轮至第12轮)谈判,主要议题是1997年以后的安排以及过渡期的有关问题。5月至9月,双方又接连举行10轮(第13轮至第22轮)谈判,主要议题是讨论1997年前过渡期的安排和政权交接事宜,并商定最后文件内容。对这些问题的商谈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些问题也经过激烈的交锋。例如,中方建议特区政府官员由当地人组成,实行“港人治港”,英籍和外籍人士可担任顾问或政府一些部门中最高至副司级的职务,但是英方则提出外籍人士可以担任公务员系统中直到最高级的官员,企图使英国人在未来特区政府中担任举足轻重的角色。又如,中方主张香港特区的防务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中央人民政府有权在港驻军。而英方则一再提出香港无需派驻军队。英方的这些主张直接违背了中国主权的原则,理所当然地为中方所拒绝。后来还在是否成立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问题上发生过争执。

  经过中英双方激烈较量,历时两年之久的香港问题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1984年9月26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先由两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伊文思草签。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百余人组成的香港各界人士观礼团应邀出席。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中英联合声明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权,英国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中国。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成功地达致香港的顺利回归,洗雪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使祖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为国际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创立了典范,是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在漫长的13年过渡期内,中英双方为落实联合声明、履行彼此的承诺,还在众多领域进行了艰苦的外交谈判。除政制问题外,中英双方的谈判最终取得了积极成果,保证了香港的顺利回归。

  回顾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全过程,我深深感到,祖国强大是取得外交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先生在谈到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时指出,这“主要是我们的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腐败的晚清政府丢掉了香港,改革开放、奔向小康的中国人民以和平方式收回了香港,这生动地验证了邓小平先生的论断。

  邓小平先生还指出,香港问题谈成的另一个原因

  “就是‘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个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起了不说是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仅排除了中英谈判过程中的重重障碍,保障了香港的顺利回归,同时也保障了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在我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有8年多是与香港回归直接有关的。从1991年到98年,我先后参与了中英关于香港1994/95年选举安排问题的17轮谈判、中英关于香港交接仪式的谈判以及香港回归后一段时间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工作。

  这段外交经历于我是十分难忘的,也使我对香港充满了感情。我亲眼目睹了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我坚信香港的明天会更好。)传染病防控培训创业培训感谢您访问本站。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