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_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鲜必为支那之一行省而已。到那时,则我帝国将复与谁维持其独立,与谁共语其富强?"

  山县有朋的危言让会场一片静寂,片刻后一直沉默的明治天皇睦仁发声了:"朕登基之初,便发下誓言,要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如今朝鲜形势愈演愈烈,只怕终究要有一战,国防之事愈加急迫,苟患一日,或将遗百年之悔。为保证必胜支那,即便节衣缩食,每日一餐,也必须全力扩充海陆军,虽国家力不能胜,既属必要之大计,亦只有断然行之。从今后,朕节省内廷之费,每年从内库拨下三十万日元,以晓谕帝国臣民朕之决心。"

  一时群情激奋,山呼万岁。

  随后,日本政府便订出一系列jihua,大力扩军,增加海陆编制。

  正式通过新的预算<扩充军备案>,将当年财政收入的40%,作为军费。

  陆军要尽速开始从镇台制到师团制的改革,大力扩军。目标是做到"一旦有事,数万大军可迅即出动,并有后备之兵源源而至。"为此,日本制定法律,退役老兵仍要定期接受军事训练,作为战争的预备队。

  海军方面在原先的军舰订单上,再次增加新舰jihua,务必要求在三四年内,海军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要稳胜中国。

  外务卿井上馨提出,鉴于支那正在修建从奉天至安东的铁路,必须立刻促使朝鲜同意修建,从汉城到釜山的京釜铁路,这样一旦有战事,帝国军队从广岛出发,朝发夕至,沿京釜铁路北上便可掌控大局。

  伊藤博文也提出,可以邀请中国舰队来长崎访问,一边探其虚实,一边提倡友好,以麻痹中国的斗志。

  这两个提议得到迅速的执行,日本政府同时使出两手,一边命令花房义质,指使开化党怂恿闵氏同意修建京釜铁路。一边发报驻中国临时代理公使田边太一,正式发文邀请中国海军舰队访日。

  4月11日,北京,丁云桐正拿着一封电报沉默不语。

  原来就在这年初,丁云桐下令彻底停止科举。这几年时间,丁云桐提拔了大量新式学堂的优等生为国家公务员,使社会底层年轻人的当官渠道,逐渐从科举应试转移到新式学堂。这样彻底废除科举的时机也就慢慢成熟了。终于在两个月前,丁云桐正式下旨,停办科举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开始实行,到此时公元1882年为止,经历了约一千三百年历史,这当中经历了无数的变化与改革,形式、内容、范围、待遇,与设立之初都已经大相径庭。科举无用,这一点早就有了共识,但科举制给那些下层青年,提供了一丝做官的机会,是独裁者用来舒缓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但现在时代变了,敌人已经不仅仅是国内,同样有外来的威胁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