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教化_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跃还是做了解答,毕竟以前都是吃喝嫖赌的纨绔,也不能给要求的太高。

  李跃房间的灯还亮着,因为结束了假期,他也和几位先生弄了点小菜一起小聚了一下,当然了,四个老头也被他不小心给灌醉了。

  “李跃,我问你个问题。”

  李跃看到来人正是李泰,下意识就拿出了纸张和铅笔出来,“说吧。”

  “李跃何为教化?而难民和安顿的百姓哪些人更容易教化?”

  李跃望着李泰道:“这个问题你应该问陛下,而不是来问我。”

  “可是我父皇让你告诉我不一样的答案”

  唐舟笑了笑:“也罢,我可以说些我自己的看法出来。”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让别人服从的欲望,希望有更多的人服从自己,在更多的方面服从自己。为了达到让人服从的目的,就要对人施加作用。教化就是一种让人服从的重要的作用。”

  “正是,我父皇也说过同样的话。”李泰点点头。

  “你可以这样去理解,教化作为一种作用,有几个要素,教化的主体、教化的对象、教化的内容、教化的方式。陛下来看教化的主体是朝庭,教化的对象是百姓,教化的内容是皇权,我们不考虑教化的方式,而是在讨论经过战乱的百姓和长久安定的百姓相比较,哪一种百姓更容易教化。”

  “教化是一种文化传播,朝庭要向百姓传播皇权文化,让百姓接受皇权文化,百姓通过接受传播而发生改变,变得对朝庭服从。朝庭通过教化,让更多的百姓服从朝庭,让每一个百姓在更多的方面服从朝庭。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文化,文代表传播的意思,化代表改变的意思,所以文化就是通过传播而让传播的对象发生改变,而且是按照传播的内容要求改变。”

  “如何能够让百姓接受所传播的文化呢?传播是一种作用,作用会分为两个方向,即拉力和压力,所谓拉力,就是让百姓感知到,如果接受所传播的文化,就会让更多的欲望得到更好的满足;所谓压力,就是让百姓感知到,如果不接受所传播的文化,就会失去已经得到满足的欲望。”

  “教化就是拉力作用,而法律、霸道则有压力的成分。

  面对两种百姓,一种是刚刚经过动乱的百姓,一种是长久安定的百姓,哪一种更容易教化,青雀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李泰清了清嗓子道:“我感觉安定的更容易些吧。”

  李跃点点头,也没有直接否定,“排除良善人家外,其实长久安定的百姓容易骄逸,骄逸则难以教化,其原因是长久安定的百姓,所追求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所以在传播中,需要更大的拉力,朝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满足百姓的欲望。

  还记得三代以后,人心渐趋浇薄奸诈,所以秦朝专用法律,汉代采用王道的同时掺杂霸道内容。正是想行仁义教化而不能收效。”

  “那李跃,难民好教化吗?”李泰显然有些不服。

  “为什么不呢?刚刚经过动乱的百姓,在动乱中很多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以只要有很少一点欲望的满足就会接受让他们传播,就会按照传播的内容改变,如同饥饿的人不苛择饮食,饥渴的人不苛择饮水一样。”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