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6章 臣反对_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朝也不是泥捏的软柿子。加上吐蕃高原本就天险,大军反攻入藏,不仅面临着后勤补给困难,而且对于环境也不适应。”

  李靖的话说的也是很明白了,就是不合适。

  李跃被这一番弄得也无心睡觉,心里也暗暗认同李靖的说法。

  吐蕃,诞生于青藏高原,这个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的神秘的地带。按理说,高原环境,不仅严寒缺氧,而且缺水,如此恶劣的条件是不具备发育出一个国家的基础的。

  但是,当时的环境和现代倒是有几分相像,那就是变暖了。

  气温的升高不仅让青藏高原拥有了更多的雨水,更重要的是环境的改善更加有利于粮食的生长。

  唐朝跟历代王朝都不一样,因为那时候进入了全球都比较温暖的时期,整个青藏高原可以养育大量的人口,造就了一个强国。

  唐朝不仅是在北方有敌人,在西南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所以他的精力一直都比较分散,也就是一个人,他的两只手一个人对付北方一个要对付西南。

  而且吐蕃也不傻,他们经常会联合西突厥人一起。

  唐朝很强大,但是他不可能专心只打一个敌人,也许他集中所有的兵力,可以灭掉吐蕃,然后北方的突厥契丹就过来抄大唐的后路了。

  而且攻打吐蕃最大的问题在于,吐蕃核心地域在逻些也就是拉萨一带。

  距离双方交战的南疆至青海一线实在是太远了,唐军要消灭吐蕃需要爬过整个青藏高原,这在冷兵器时代几乎不可能。

  更何况这后世新中国修川藏公路,牺牲了多少人。

  要说打仗的一定没有去过西藏,前世依靠现代化装备支持,人的体能都的退化多少。就是以前的运输汽车,进藏的和内地的都是不同的发动机,再想想如今的条件,连工业革命都没开始。

  就是拿人命堆死对手,也不可能实际占领吐蕃。

  眼看又要再吵吵起来,李二忙道:“行了行了,一人少说几句,此事朕已有决议。礼部尚书何在?”

  “臣在。”

  礼部尚书出列。

  李二道:“吐蕃山高水远,朕怜惜众公主,不忍远离,吐蕃赞普的诚意,朕心领,愿与吐蕃结永世之好,只是结亲一事,就此作罢,不要再提。”

  “臣等遵旨,陛下英明。”

  不和亲就好,免得大家又要打仗什么的,据李靖说兵部的人最近正狂躁着呢!

  早朝,也就说了这么件事,下朝的时候,李跃正准备去四弄死,王公公已等在门口,道:“李大人慢走,陛下让您留下,有事相询。”

  随着王公公,到了甘露殿,李二刚换下朝服,手里端了一个碗,在吃东西,

  长孙皇后也在一旁。

  踮起脚尖瞅了瞅,李二吃的长孙弄出来的银耳羹。

  看那粘稠程度和汤水的颜色,李跃就知道长孙给里边肯定放了不少的糖。

  李家有遗传病,李二现在看样子好像也是个高血压,李跃心里一阵汗颜,打算到时候找个机会给长孙讲下给李二吃太多糖的坏处。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