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大唐的农业_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证起来。

  “司徒大人尽管放心就是,我师父说的必然不会有假,如今土豆和红薯已经在我家的后花园种了起来,陛下昨夜不也是带了种子回来吗。”

  李跃对于司徒正的询问到也算是理解,不管是农耕社会还是工业文明,粮食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任何一个古人听到一种粮食能够亩产两千斤恐怕都会保持怀疑,李二愿意相信他,但也没办法打消手下的疑虑和震惊。

  而李跃愿意跑到司农寺种地也有一层自己的考虑。

  很多作物是经过现代科技改造后才有巨大的产量,尤其是土豆这东西是无性繁殖,还会积累病毒。

  粮食和种子是两回事,没有现代育种技术,他害怕土豆种个几季就退化了。

  红薯是高产的东西,这个李跃也承认。但这玩意也不经干旱。

  太干了种都种不活!而且红薯还有些耗肥,种过红薯的地都要瘦很多。

  他想试试在司农寺能不能尝试做些改进,别的不说,首先得想办法弄点肥料出来。

  二人一路攀谈来到李跃日后办公的地方。

  司农寺跟其他寺都在同一片区域,不过相比于其它寺的森严庄重。

  亦或者是鸿胪寺里满地乱跑的各种国外友人,这司农寺看起来要安静很多。

  整个所有的官员都知道今日会有一位年轻的侯爷过来上班,因此大家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出来迎接。

  武士让,武则天的大伯、武士彠的兄长。

  司农寺的又一位少卿,和李跃目前处于同一个等级。

  职级一样,但整个家族却是是商人出身,社会地位不高。

  虽然武士彠最大的成功就是参军早。漂亮的帮助家族完成了从第四等公民(商)向第一等公民(士)的华丽转身。

  并且投资早,完成了从被统治阶层向统治阶级的转型,但比起建立大唐,一统河山的其他功臣,武家的份量小很多。

  武家的沉浮都在于李渊:,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失势,武士彠亦被边缘化。

  如今武家还能有人在朝堂上当个从四品的少卿也是极为不易。

  接受了武士让的示好,李跃便开始了解整个司农寺的工作,和现如今的农业生产。

  询问了一上午,勉强了解了各种文献和资料后,李跃对农业的发展也算有了初步的判断。

  这个时代耕作水平极其低下。化肥,农药收割机什么都没有,百姓种了粮食下去能收多少东西完全看老天爷的意愿。

  大规模运用钢铁农具、新灌溉设备、大运河沟通贸易,粮种进一步优化这些东西竟然连个提案都没有。

  农业的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进步。

  虽然唐朝存在了一些超于时代的水利工程,但整体的局限性还是不小。

  仔细了解之下李跃突然感觉肩上的农业担子好像重了不少。

  农业是一个投入产出比非常有限的行业,他的投入时间长,但是产出却非常不靠谱,可能临近收获的一场大风,大雨,就能让农民减产一多半。

  虽然田地集中在地主和大户手里的情形较多,但耕种规模性效益一直未能得到体现。

  农户及农业从事者的地位并不高,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课业上的突破,期望通过读书进入官场改变命运,很少有人专精于农田耕种技术和钻研。

  一直华夏是农业大国,但无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制约,一直无法得到快速的发展。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