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 我要三十里地_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步为一里.一“步”的五分之—为一尺,唐代—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

  李二闻言顿时眉头一挑,“哦?地方但是可以给你,但你要与朕说说想那里做甚?

  你小子出世还没几天呢,莫不是又想开始隐居。”

  终南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发祥圣地。

  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

  华夏最早的一部史书,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尚书·禹贡》中已提到“终南”之名:“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其中多篇提及“终南”。

  《国风·秦风·终南》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小雅·南山有台》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小雅·节南山》曰:“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山海经》中将终南山简称为“南山”。

  此地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前世李跃经常跑去游玩。

  他还记得曾经一个京城的朋友在离别终南山的时候对他说:真舍不得这么快离开。

  队员跟李跃一样,都是世俗之人,并没有隐世修行的念想。

  但他们都爬过很多的山,很少有终南山这样自带仙气儿,像塞壬之歌,莫名上瘾。

  前世三次的终南山之行,感触很深的一点是这里的生态和风貌仍旧比较原始。

  人类的活动没有伤及自然环境的根基。

  行走山间,唯有溪声鸟鸣相伴;不同季节,各种野生瓜果飘香,摘了就可以果腹。

  在中国古代,山水和禅意是内在相通的。

  在国外同理,当一个人试图脱离社会城市文明,离群索居寻找自我的时候,他们也会走进荒野山林。

  否则便不会诞生诸如梭罗的《瓦尔登湖》或者迪拉德的《听客溪的朝圣》。

  李二也清楚终南山里边有一大堆隐士在里边躲避来逃避现实,因此也是一时间对他要地方起了好奇。

  “陛下有此担心,其实大可不必,老实说在微臣眼里,那里不过是秦岭中一座山,或者说,一片区域。

  微臣对于所谓的隐居着实提不起兴趣,所谓的隐居不过是逃避现实躲避责任而已。”

  古时候去终南山隐居一般分为佛道教徒、有功利之心的人(成语终南捷径)、厌世者以及其他。

  李跃的前世,去终南山隐居无外乎还是这几类,不过,终南捷径已经较少了(但仍然还是有一些人抱有不纯的目的去隐居)。

  厌世者的比例应该有所增加,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隐居此山中。

  除去这些,还有大批体验隐居文化的人,不过这些人仅仅是短居,而不是长时间住山。

  “小子想要的其实就是在周边建立起一所我大唐最大的学校,仅此而已。”

  “哦?你这小子怎么会平白生出办学的想法?莫非你觉得那几位老先生教不了你?”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