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1章 V3火箭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也都加上后门。”孟享又嘱咐道。

  这个后门并没有什么破坏力,只是一个定位装置而已。基地对于每一个红警建筑单位都会有定位显示。当孟享卖给德国人第一艘战列舰的时候,就提出了是否能在其他物体上显示定位的时候,小花给了肯定的答案。可以把红警建筑单位的定位转移到其他物体上。只是同样需要占用星值。

  德国人的战列舰对先锋军的影响不大,而且欧洲很多地区已经超出了二级主基地一万公里的遥控,当时孟享没有放置。南美那边的那些战列舰只是出不了家门的样子货,也不值得安装。美国人购买的长门级肯定是要做研究的。不会成为美国人的主要战斗力,所以美国人那艘船上也没有添加。

  只有苏俄的两艘和荷兰人的一艘,孟享选择了最便宜的机枪堡垒的一星定位挪到了上边。毛子的秘密较多,荷兰人的那艘战列舰有可能对南洋构成威胁,都值得秘密监视。

  曰本人要买的战列舰,更是需要监控。

  虽然脱离了基地的直辖范围而只能定位,但这已经足够了。这足够给V3导弹提供精确的坐标了。

  不光是V3导弹,即使是V1、V2导弹,孟享也早就想生产了。但即使升级后,小花依旧提示条件不足,孟享想到了法国巨炮的诞生,开始安排人员研究火箭和导弹技术。孟享脑海中,国内比较有名的只有一个钱学森。今年刚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就被先锋军招揽来了,主持这一次的火箭研究。因为火箭牵扯到大气气候的研究,竺可桢推荐了刚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的赵九章。

  火箭技术看似简单,但实际研究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钱学森刚开始着手研究一两个月,人员又少,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大的成就的。孟享想到了从外引进人才。引进人才会更加的便捷,也会给自己的研究带来新的启发。但被后世称为导弹之父德国的冯。布劳恩此时已经在主持研究V2火箭了,根本吸引不到他过来。

  不过在美国的间谍却找到了一个火箭专家——罗伯特戈达德。

  孟享对此人没有多少印象,但闻听他在26年就已经发射了一枚液体燃料火箭的时候,孟享记起美国确实有一个研究火箭的科学家,研究了一辈子的火箭,但他的成就直到死了以后才被美国人所承认,很多年以后才被世界所了解。

  当然孟享不知道戈达德还有212项关于火箭的专利。若是说布劳恩是导弹之父,那么他就是后世公认的现代火箭之父。美国人的戈达德航天中心和戈达德空间研究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但此时,他的成就根本不被美国政斧重视,资本的短视只会游猎有了血腥味道的目标。

  孟享一听却是大感兴趣,立即安排人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