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六八章 桓豁的坚持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已经是主帅所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谁要是还有意见的话,那就做好承受主帅怒火的准备。

  在场的没有一个愿意和大司马最受信任的弟弟翻脸,哪怕他们的身后站着家族。

  此时的世家们,也只是想要像江东世家控制皇室那样控制大司马,但还远远没有到那个程度。

  其实,桓豁说完之后,就直接走到沙盘前,凝神注视沙盘,根本就没有把这些人答不答应放在心上。

  若是再有不答应的,直接拉出去砍脑袋。

  答应作出这样的让步,已经是桓豁给了荆州世家面子。

  这里,是淮西军,这里唯一的主帅,便是他桓豁。

  ————————————

  桓豁的坚持,其实并没有错,因此此时的苻黄眉,比他要着急的多。

  关中王师还只是杀到了沔水岸边,有荆州水师在,沔水仍然是无可逾越的天堑,除非一直拖到冬天,沔水结冰,那也要看老天爷是不是给面子,冰面可不见得能有多厚。

  但是桓温的大军,此时已经冲破了虎牢关。

  杜英在整个荥阳郡是有三道防线的,第一道就是荥阳东北的鸿沟,那里是河洛军之前和鲜卑人对峙之地,营寨众多,但实际上宽阔的鸿沟正面战场,适合大军集结、作为进攻的出发地,而不适合防守,所以杜英放弃了。

  第二道就是荥阳城本身,但是这座城早就已经被乱世摧残、毁坏,城中人丁稀少,杜英自然不可能以此抗衡桓温,所以也未做太多抵抗。

  因此战线在桓温率军进攻的短短几天内,就推进到了荥阳郡西北侧的汜水边,这里便是天下雄关——汜水关,又以虎牢关更为著名。

  也是杜英在荥阳郡的最后一道防线,过了虎牢关,就是洛阳的巩县。

  就在苻黄眉和桓豁还在芍陂边恶战的时候,桓温攻破了虎牢关。

  杜英直接率军撤退,连沿途的巩县都不要了,一路退到了偃师。

  在偃师向西望,都能望到洛阳城了,这里是洛阳的门户,也是洛阳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日,桓温抵达巩县,不再追击,就地安营扎寨、修缮城防,显然是打算以巩县作为囤积粮草军械的后勤重地,以此为支撑,争取一战下洛阳。

  桓温没有选择再攻偃师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斥候已经传来消息,从关中以及河洛、河内、河东等地,都陆陆续续有兵马汇聚洛阳。

  显然杜英已经抽调了各地留守的郡兵,打算死守偃师防线。

  再想一想自鸿沟一直到偃师,杜英一路上并没有丢盔弃甲、仓皇逃窜,整个过程一直都是大军先行在前,杜英率领轻骑掩护在后,一切井然有序,便可知,杜英麾下的兵马虽然不多,但是士气并未消磨,完全有一战之力,此时更是把军队汇聚在偃师,想要拿下偃师,绝对不会和以前那样一蹴而就。

  而且对于桓温的青州军来说,从陈留一路杀到巩县,大家做好了恶战的准备,结果一路行军,别说敌人的身影了,就连老百姓的身影都没有见到几个,心里自然又是憋屈,又难免弥散开轻敌之心。

  陈留、荥阳,作为中原名郡,在这些士卒们的耳朵里也都是耳熟能详的,现在如此轻而易举的攻克——陈留也就只剩下孤城一座,只不过是大司马腾不出手来攻城罢了——因此杜仲渊?

  不过如此!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