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六四四章 仿巴蜀之策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派遣使者游说。

  这般计策,也非无迹可寻,都督不久之前南下巴蜀,便是这般行事,都督传来的邸报,想必你们也都看到了,此时的关中、鲜卑和大司马,不就是蜀中的刺史府、世家和巴人么?

  相互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即使是明知道慕容虔处在中间等着渔翁得利,可是也不介意拉拢慕容虔、获得最大的优势,并且和其余两方拼命厮杀。

  或许这三方势力放在整个天下范畴内来看,是远胜过巴蜀那三家势力的存在,可是因为大部分的兵力又都在外相互掣肘,诸如我军在河北和鲜卑人相互牵制,在荆州又和大司马相互牵制,明明有三头六臂,能够伸入青州的也不过是一个拳头。

  因而在小小的青州,三方所能投入的,和蜀中的那三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我们或许沦为蜀中世家之流,但是慕容虔竟然能够认为自己可以成为都督,那未免笑话。”邓羌哂笑。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王猛神色凝重,“当初的大司马和王右军恐怕也不会想到,那个小小的杜家子能够成长到如今的庞然大物,而这其中又用了几年?”

  王猛是整个过程的亲历者,显然他更有发言权。

  “兵来将挡,现在的推测都可能是无端的,只能先看看慕容虔的使者说什么,也看看睢阳那边能够传来什么······”王猛缓缓说道。

  “等等!”王坦之却突然叫停,让王猛和邓羌都是一惊。

  邓羌不满的想要问为何一惊一乍,王坦之抢先说道:

  “王右军,方才刺史说王右军······”

  王猛登时反应过来:

  “文度怀疑,这背后是琅琊王氏?”

  王坦之微微颔首:

  “能够如此敏锐的判断清楚青州的局势,引导慕容虔做出风险最高,但是收效也最大的选择,这的确是琅琊王氏的行事作风。

  太原王氏多年来一直归附在琅琊王氏门楣下,对于王氏行事,余还算了解。”

  邓羌嘴角抽了抽,这都督府上下,恐怕都没有谁比你更了解琅琊王氏了。

  王猛挑眉,琅琊王氏能够走到“王与马、共天下”的世家巅峰,除了因为王导本人的手腕之外,整个家族的胆略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走上这一步,既有武昌郡公王敦直接起兵造反,也有王导不思逃命,而是直接带着全家老少在宫门外跪请罪罚。

  可以说正是这种动辄直接赌一把的风格,让琅琊王氏能够从一众世家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其余世家羡慕却不可及的高度。

  现在慕容虔行事,似乎真的有这种风格。

  而且琅琊王氏也的确在王羲之也归隐之后消沉太久了,已经消沉到就连太原王氏这种高低还有点儿姓氏、血脉联系的亲密附庸都另寻他途了。

  这也是因为琅琊王氏这一代的直系掌门人王洽、旁系掌门人王羲之,皆身体不佳,年青一代却还没有机会崭露头角,就被谢安的光芒压了下去的缘故。

  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就在谢安出山之前,琅琊王氏还是整个南渡世家无可否认和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

  现在有了谢安顶在前面,琅琊王氏地位不再,便是想要韬光养晦、静待时机都不可行,所以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插手北方战事,也在情理之中。

  “若是这样,就说得通了。”王猛沉声说道。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晋末多少事更新,第一六四四章仿巴蜀之策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