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九六章 邯郸学步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耳朵。

  杜英则拿起来木杆在舆图上指了指:

  “就比如距离梓潼城不远的常家坞堡,作为常家之前盘踞之处,就可以成为我们一个不错的切入点,首先要抽调至少千余名士卒,进驻坞堡、修缮防务,配合六扇门清扫有可能对我后续安排造成威胁的常家余孽。

  之后由都督府随行官吏以最快的速度向当地百姓宣扬关中新政,礼曹会主要负责这些事,因为考虑到百姓读书认字的几率都不高,所以戏曲童谣这些,都是比孤零零的张贴一个告示更好的方法。

  除此之外,百姓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或者换而言之,华夏百姓们所追求的是什么?”

  说着,杜英看向张玄之。

  张玄之没有犹豫:

  “自己的温饱和子孙后代的成才。”

  “不错,生存和延续,是华夏民族古往今来的个人追求,落在谁身上都一样。”杜英颔首,“因此只要都督府能够在这两个问题上下功夫,总归是能够让百姓的生活有所转变的。”

  张玄之明了:

  “都督的意思,是优先保证轻徭薄税和学堂建设,前者可以让百姓肩膀上的担子减少一些,后者则可以让百姓意识到,他们的子孙后代一样有求学上进的机会。”

  但张玄之话锋一转:

  “若蜀中这边持续轻徭薄税,那么此次军费的开销,只是依靠搜剿蜀中世家,恐怕入不敷出······蜀中战乱多年,此地世家恐怕也没有其余地方那么富足,所以最后还会是关中来承担这些支出。

  现在关中还需要保证河洛、河北等地的用兵,新政的推行、商贸的繁荣,其实也不过就是最近一两年的功夫,属下担心若是这样压榨关中,会让新政在这两年取得的成就付之东流。”

  换而言之,想要博取蜀中的人心,那么就要“苦一苦”关中百姓,而关中百姓们心里自然就会不平衡。

  最早拥护都督的是他们,一直以来无条件支持关中新政的也是他们,为什么最后吃苦受累的还要是他们呢?

  因而张玄之不得不提醒杜英,如果真的要在关中和巴蜀百姓之间做出取舍的话,那肯定还是要优先保证关中百姓的权益。

  这才是都督府的基本盘所在。

  杜英摇了摇头:

  “现在关中新政的重要举措,通过报纸的宣扬,天下皆知,余又如何能对巴蜀差异对待呢?

  与人恩惠难,但是与人结怨却很容易,余不能因为轻徭薄税这一件事就得罪蜀中百姓。

  至于关中财政那边,也尽可能的不让百姓承担太多的损失。而应该如何做,这是留守都督府的人应该考虑的,开源节流,想要在一个没有战乱、一切都和平发展的地方掏出来钱财,有的是办法。

  尔等随军南下的官吏,则应该着重于想一想如何珍惜时间、从世家的手中把人心抢过来。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会很多,一旦察觉到我们步步蚕食的策略之后,世家肯定也会针锋相对的采取措施,无论是尽可能驱赶百姓、隔绝双方之间的来往,还是想办法也把相同的政策推行下去,都会导致之后我们的工作很难做。”

  张玄之却微笑着说道:

  “至少有一件事都督还是可以宽心的,关中新政所能做到的,不见得世家就能够做到。关中新政做不到的,世家就更不可能做到。

  因此相同的政策,让世家学去了,也只是邯郸学步罢了。”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