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四六一章 两路图西域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人自治。

  这就导致汉亡之后,西域诸国林立蜂拥,而唐衰之时,若非有安西守军以及后来的归义军坚守西北,孤忠不变,恐怕西域也会转瞬之间又变成列国林立的场面。

  如今桓冲提出的走高昌、戍轮台的战略,其实也是在走先汉时期征服西域的老路。

  杜英虽然眼馋的是整个广义上的西域,却也知道饭要一口口吃,步步进军在辽阔的西域,的确是可取之策,否则只会导致统治根基不稳。

  他想要的,是一个完全听从于中央管辖的西域,并且追求能够在此建立州治,而不是和汉唐那样只是设置都护府。

  所以······杜英可以料想到,以西域诸国的尿性,定然是在发现最强的几个挨了狠揍之后,就会屁颠屁颠的开门投降,可是杜英想要的却不是他们作为羁縻国仍然存在。

  不过到时候如何料理他们,也得等桓冲能打赢了再说。

  “另一路偏师呢?”杜英接着问。

  “昔年,都督入凉州,顺势讨灭吐谷浑。吐谷浑,鲜卑叛族者也,窃据山林、不成气候,为都督所破,四分五裂。”桓冲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先介绍起了吐谷浑,“之后,其内也分为三路。

  一路内附都督,迁移至湟水、凉州等地,休养生息,已化为都督府下子民。”

  杜英颔首,在他的治下,都督府对于各族百姓一视同仁,政策上不偏不倚,甚至对一些穷苦的异族百姓也多有照顾,鼓励他们内迁以及和汉族通婚。

  都督府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抓紧消化外族,以补充关中蓬勃发展的经济民生和频繁对外征战下,劳动力的严重缺失。

  有钱花,没人用,往往才是乐极生悲的事。

  但在这些一样流离失所的异族们眼中,能够得温饱、受教化,那自然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自然愿意归顺都督府、和汉人融合。

  因此这些人化为汉人,毫无心理压力。

  桓冲接着说道:

  “还有一路则南下,没入那雪原之中,不知去向。”

  十有八九是被吐蕃各部吞并了······杜英心里嘟囔一声,也不知道现在吐蕃内部是什么情况,但是杜英有生之年,绝对不能允许一个雪域帝国的雏形出现。

  “最后一路,则是顺青海道西去,没入西域,应当游荡在天山以南。”

  杜英会意,这也是吐谷浑人逃跑的常见路线了,历史上唐军灭吐谷浑,深入南疆万里,等于两军天天在后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赛跑,硬生生追上去斩将夺旗。

  不得不承认,贞观时期的唐军,的确是华夏军事的顶峰。

  羡慕啊······

  桓冲则解释自己说这个的原因:

  “属下认为,如今都督已将吐谷浑纳入麾下,待吐谷浑之子民如己出,且对青海道亦有重视,所以这些西去的吐谷浑部众,应当沐浴王化、为都督所用!”

  这一下,不只是杜英,身后默默听着的阎负和张玄之等人都张大了嘴。

  虽说师出有名是很重要的,但是桓冲这个名义,属实是有那么亿点点奇特。

  杜英也好奇的打量着他,其实出兵西域,拿着一个“收复汉家故土”的名义,就已经足够了,汉家将士谁不期望着有这么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

  又何必想这种歪七扭八的理由?

  桓冲笑道:

  “如此,可令数千吐谷浑兵马为我所用,以千余汉家兵马驾驭之,走南路,沿昆仑而行,扫荡大漠以南。”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