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九二章 阮家没得选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敌忾,那么某一个或者两个身居高位的人,其言行身份就已经足以代表整个家族的态度。

  在王谢世家们眼中,阮宁和阮夫人的身份地位,足以代表阮家,也就已经足够拒绝阮家加入到如今世家的圈子里。

  毕竟现在王谢世家内部也逐渐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在对待朝廷和大司马上是合作妥协还是坚决对抗,比如之前的乱局就已经暴露出来世家内部也存在诸多不可信任的,何家和蔡家这些平日里颇为低调的二流世家,这一次骤然站出来跟着司马昱走,的确打了乌衣巷各家一个措手不及。

  再加之现在世家已经开始面临如何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以维持世家几代基业的问题了,所以在如今王谢世家核心成员的范围上,自然有所紧缩。

  所以现在阮家根本就无路可走,只能选择追随关中。

  这就使得阮宁从原本的“不稳定分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值得信赖的人。

  还是在世家制度的推动下导致的。

  也不知道阮宁会作何感想。

  但梁殊却并没有一样轻松的笑出来,他无奈的说道:

  “这也是因为现在通事馆一样并没有那么多人可用的缘故。关中已经是天下最大的势力,至少在地盘上来说是这般,所以······

  至少派遣出去的使者,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既能够据理力争,又能够尽人所能事,为关中争取所需。”

  简而言之,既能够上得了台面、不坠关中颜面,又得厚颜无耻、尽一切可能为关中谋取利益。

  显然关中本地的士子官吏们在这上面还远远不能说是擅长,反倒是喜欢纵玄论道的世家子弟们,更擅长这些。

  气场、文化,都足够,只要能够挺直腰杆子,一阵云山雾绕丢过来,对面十有八九已经晕了头,恍恍惚惚的就签了协议不说,可能还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

  此次梁殊前往邺城,就是如此,其实到头来,大多数的渤海世家和鲜卑贵族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获得了原本应该平等获得的条件,反而为此而沾沾自喜。

  在现在通事馆实在找不到类似优秀人才的情况下,阮宁也算是梁殊推出的不得已的人选。

  斟酌了一下,杜英颔首:

  “就他吧,也算是给他一次机会。不过这也说明现在关中的人才培养还多有不足的地方,通事馆也应该和书院多加合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让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梁殊愁眉苦脸:

  “属下的确也曾经和书院商议,但毕竟通事馆需要的人杂,多才多艺才好,所以属下和书院那边都很为难······”

  杜英笑道:

  “慢慢来吧,只要能够培养出来学贯中西的人才,日后终究会有大用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过程或许很缓慢,但是至少现在我们应该开始,并且摸出来一些端倪了,这样才能最终在书院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

  比如现在西域方向就已经有所进展了吧?”

  梁殊点头:

  “如今已经和西域的不少商贾谈成了合作,但是西域诸国应当还在观望之中,意味不详,显然他们应当在等待着中原能够决出真正的霸主,至少都督在他们的心中,此时还不算够格。”

  杜英哂笑:

  “不过又是一群墙头草罢了,他们看上不上我,殊不知在我的心中,他们更是不过土鸡瓦狗尔,待到中原平定之后,王师出阳关以扫西域,又有何难?”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