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七章:国有私有(二)_天命水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尚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救助天下百姓,但是他的家族和政治盟友们不想啊,结果支持者都变成了反对者,王莽最后成为孤家寡人,凄惨落幕。

  所以,晁盖现在是一手拿刀,一手拿蜜。用刀砍倒旧势力,用蜜培养新势力。

  这样一来,就不是晁盖一人孤零零的挑战旧秩序,而是晁盖带着一群兄弟与旧势力搏斗,胜算就大多了。

  至于将来屠龙者变成新恶龙,新势力堕落为旧的卫道士?那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阻止。

  一个只有不足百年寿命的人类,担心几十亿年后太阳风暴会吞噬地球,从而忧心忡忡的吃不下饭,那就过分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管他百年之后洪水滔天,我只争当前辉煌耀眼!

  之后进行第三项议题:舆论宣传。

  虽然田地分配的方案获得了文臣武将的大力支持,但将土地收归国有,在土地高度私有化的大宋,名声还是有些不好听。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太监杨戬搞出来的“西城扩田所”。

  从大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大宋朝廷就不抑制土地兼并,所以到徽宗时期,全国九成的土地集中到了大地主们的手中。而这些大地主在巧取豪夺的时候,手段都不会那么合法,手续自然不会很完备。

  于是杨戬就抓住了这个漏洞,让大地主们拿出地契,拿不出来就说明土地不是你的,就得收归王室所有,成为公田。杨戬通过这样的手段,得田三万四千三百余顷,也就是343万亩地。让一直因为修仙炼丹资金紧张的徽宗有了一大笔收入,因此一路提拔。

  杨戬这种收集公田的行为,被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群起攻之,斥责其“与民争利”,因为触犯了太多了人的利益,最后人死政消,土地归还个人做罢。

  在历朝历代的封建社会中,“民”从来不是指底层老百姓,有土地、资产的才是“民”,地方上的地主和士绅,就代表了民心。至于真正的底层老百姓,只能一直被剥削着罢了。

  但晁盖则不同,他看重的正是普通底层百姓这个大多数。至于原土地的主人,一百万灾民中有五万有产阶级都算是高看了。

  晁盖准备一刀切,张贴赔偿公示,凡是能拿出地契的,按照1.5倍置换;超过1000亩的,统一按1000亩计算;如果有人来要求赔偿,就统统丢到山东外海海岛上去开荒。这赔偿公示就如同钓鱼的诱饵一般,将那些有田者钓出来,然后清除出去。

  现在没有时间去分辨是非曲直,只能用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减少负面舆论了。

  然后,再由新闻司对收归公田,建立集体农庄,安置无业百姓的好处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巾帼营也要多去进行演出。

  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用集体的劳动,集体的宣传,集体的口号,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