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六章:北线战事_天命水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归来仍需去工作。

  八月二十九日。

  杜迁亲自带着工程队赶来支援沧州。一船船的水泥钢筋从登州海港运来。

  沧州码头和盐场开始规划建设。预计在今年十月完成两条水泥码头。可同时停泊十艘千石大船。

  盐场平整土地,建造盐田,也可以在入冬之前完成一次晒盐测试。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八月三十日。

  辽国边境有变。

  辽国驻守北平城的南院大王名为耶律淳,是当今天祚帝的叔叔。从小爱好儒学,性格温和。与汉人名士李处温为友。

  本来耶律淳有资格继承皇位,但因为跟汉人走的太近,被皇帝讨厌,赶到了北平城,担任南院大王。

  耶律淳甘之如饴,因为这里汉人文化最盛。他还把自己的好友李处温提拔成了北枢密使,也就是南院的丞相。

  耶律淳醉心诗词歌赋,整日饮宴。李处温身为汉人却不思为汉人谋利,反而贪污受贿,对汉人敲骨吸髓,掠夺财富供养耶律淳。十余年来,汉人百姓无不痛恨。

  三年前金国起兵,辽国连连战败,汉人的境遇更加严酷。

  辽国巅峰期,总人口1050万,其中汉人570万,契丹族230万,女真族100万,渤海人50万,其他民族大约100万。

  辽国军队由契丹禁军、女真渤海部族军、汉人地方军、小国属军四部分构成。

  女真渤海本出一族,完颜阿骨打、高永昌先后造反这三年来,歼灭俘虏契丹和草原军队高达百万。

  契丹禁军几乎消耗一空,蒙古、回鹘、铁勒等部离心离德。

  天祚帝在上京苦苦支撑。北平南院这儿可战之兵,只有契丹逃民组成的“瘦军”五千人,和奚民部落组成的“奚军”一万人。

  以前,辽国惧怕汉人掌握军队,只允许胡化汉人在地方州郡当兵。

  现在,辽国没得选。不得不大肆征发汉人百姓从军,作为炮灰送上前线与金国作战。

  先是组建了由辽东逃难汉人组成的“怨军”两万八千人,统领为辽东汉人郭药师。

  又组建了由北平诸州郡汉人组成的“秦晋军”三万余人,统领为李处温父子。

  汉人青壮被抽走,赋税却一点不减,汉人百姓苦不堪言,于是,许多汉民便携家带口南逃。

  耶律淳不管事儿,对此无可无不可。

  郭药师也无所谓,他们这些辽东汉人,巴不得北平汉人逃光,他们好有土地可占。

  李处温父子却很担忧,他的麾下“秦晋军”大都是与北平汉人沾亲带故,如果这些汉人逃走,一是不利军心稳定,二是没了汉人百姓耕田种地缴纳赋税,他们也养不起兵啊。

  “大王,逃民之事,不可不阻。但我出面阻拦不合时宜。”

  李处温到宫殿向耶律淳建议。

  “这是为何?”

  李处温是耶律淳的“文坛好友”,又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