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轰轰烈烈的1983年高考_乔家的儿女之我是堂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试卷的第1题,分值3分,可以说,这是一道名副其实的送分题。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拼音方案的熟悉了解,怎么考查的呢?考察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今天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这种考试方式肯定特别熟悉,就是看拼音写汉字。出题者出了一段用拼音写成的话,要求把它写成相应的汉字,主题是幻想,其中涉及到了几个成语,比如嫦娥奔月、龙宫探宝。按照今天的小学教学水平,这一道题,今天的三年级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错,都能拿满分。

  第2题考语文常识题

  1983年高考语文的第2题,难度也不大,是对语文常识的考察。比如,第1小题是考查对于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背诵和掌握,要求提问的内容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对于这段内容,一般情况下,中学教材都要求背诵,考起来并不复杂。第2小题考查的是对于信天游这种形式的了解。第3小题是考查对鲁迅先生《呐喊》篇目的了解,考生不一定记得全,但多少都能得几分。

  第3题考查现代汉语的阅读和表达

  这道大题考查的方式有三种题型,一种是选择题,给出了三组句子,每一组选择一句正确的打勾。一种是改错题,改正句子中的语病。一种是给一段文字划分层次。相对而言,这道题的难度稍稍大一些。

  第4题考察文言文的默写、标点和翻译

  对于文言文的考查,很多考生往往感觉比较头疼,但是,1983年高考选取的考查篇目中,有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要求考生默写出来。这一首古诗,一般情况下,朗朗上口,比较好背诵,多数考生都不会丢分。

  在文言文的考查中,还有关于贾谊的《过秦论》等篇目的考查。对于今天的考生而言,这些考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文言文的分值,总分是40分,占当年高考语文总分的1/3,占比非常大。

  第5题:写作题

  1983年的高考语文写作,要求考生写两篇作文,给定的题材是一幅漫画。一是针对这种漫画,向其他人介绍,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二是自选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前者的分值是15分,后者的分值是30分。整个作文的分值是45分,比例超过了总分的1/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考,作文一般都是规定题目,但是,到了80年代,作文题目终于可以自选,给予了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而乔一山回忆他作答语文试卷作文时,题目是根据《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这幅漫画,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这个就比较新鲜了,乔一山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题一挥而就,当时他自己就觉得作文顺畅,立意深远,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分,用典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