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 回来_北乡记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师爷只好用手点点他:“你这个老林,吃亏就要吃亏在心软上。罢了,知道你下不了手,等到了县城,自然有人给他们吃上一顿杀威棒,再把人打发到偏远些的村里看守居住。这些杀坯,本也是不配在城里住的,也免得让父母大人看了心烦!”

  林远涛忙道谢道:“多谢!我们村的里正最是妥当不过的了。”

  “果然妥当?”李师爷端着酒杯笑问。

  “果然妥当,几辈子传下来的里正。”林远涛执起酒壶道。

  “回头你只管让他来找我,我来叮嘱他几句。”李师爷自是知道这种几辈子的地头蛇的威力,说句不好听的,有时他们说句话,连只耗子都跑不出村的。只是他受了林远涛的情,自然是要把事情给他办圆满了,说不得要摆上师爷的面子,压一压其余的人。

  林远涛果然更加高兴,替他满上,“有李师爷教导他几句,自然是更妥当了。”

  李师爷捻须而笑。

  林远涛自己是归心似箭的,出门时,周瓦的肚子见鼓,等他回去时,孩子满月都过了。这年月,通个信都是不易的,虽知道他们姆子平安,可是心里怎么能放得下?只恨不能背插双翼飞回去。

  只是,李师爷还在奔忙,他如何回得去?万般想念也只能按下,只得塌下心来把事办成。

  越是跟着李师爷办事,林远涛越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供出自己家里或者自己村里的读书人。读书人的好处以前只是听说,如今真正办过一回事,亲眼听到见到,对人的冲击自然更大。

  学而优则仕,这是一种地位上的完全的改变。与武官那种又不一样,读书人说起同榜同年都有两分香火钱,这就是县令身处北方,没有更多的背景,却只一个心腹师爷带着一封信件,就能辗转敲开千里之外好多官邸的门。

  林远涛有时骑马走在路上的时候,远远看着被衙役押送的犯人及他们的家人,心里总是忍不住思量一番。

  有一手织绸的手艺的人,在桑蚕业发达的地区,只要勤恳能干,总是能积攒下些钱财的。不说会有多大的富贵,多数人衣食无忧总是有的。甚至有些人家里没有能力置办织机,但只是租了一台或是去别人家的织场干活,工钱也是不错的。他也曾对织场了解过,主人家为了自己的生意也好,为了自己的名声也好,对待这些织工,总不会太过吝啬。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们想要雇人回乡好学手艺的打算几乎无法实施——这年头,别说是千里之外,就是百里之外也没什么人愿意去,即使你给很多钱。可是一旦钱给的多了,别人更会惊疑不定,只当你要把人拐了去卖到什么蛮荒之地。

  再说了,在这些南人的眼中,千里之外的北方小城,几乎也跟蛮荒之地没什么不一样了。

  只是,身处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