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揣着重金回乡_1993风华尽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纺织行业却处于巨大的变动之中。

  此时,全市县级以上、成规模的纺织工业企业就有60余家,职工7万余人,其余各种乡镇企业和小作坊更多。

  这么多的企业,全部在围绕着“全方位调整、减量增效、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的方向进行调整。

  所谓调整,也就是兼并、淘汰,同时自然要减员。

  而宋阳的老家诸市,现在就正位于这种时代的风口浪尖。

  诸市在全国都算是走在前面的,从去年开始就提出进行国营企业改革,推行股份合作制。

  宋阳之前军训时,就看到过报纸和杂志上对自己老家做法的支持或者反对。

  辗转到了父亲宋国伟所在的棉纺二厂职工院门口,他的装束很快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呦!宋阳回来了!瞧瞧这精神头!”传达室的大爷率先走出了门。

  “熊爷,您身体好呢?”宋阳乐呵呵地问好。

  “啧啧啧,这读了大学就是不一样了,比以前愿开口了!壮了!黑了!有军人的精气神!”熊大爷也是退伍回来分配到棉纺二厂的,现在年纪大了,做着清闲的活。

  去年宋阳考上燕大那会,这职工院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他是名人,现在见他回来,很快就有不少人来围观。

  宋阳看在眼里,心中只想着棉纺二厂的情况难道已经很不好了?这下午三四点的闲得没事的竟有这么多。

  提着行李走到了家的楼下,宋阳抬头看了看这棉纺二厂职工院里的筒子楼。

  窗户外面,被子、衣服随意地挂着,狭小的单元楼梯口里外,自行车摆得很杂乱。

  进了楼梯上了三楼,长长的楼道里同样是各种杂物堆满,尤其是多了不少煤炉锅灶。浓郁的油烟气和昏暗的光线条件,让宋阳不由得感慨此时生活条件的艰难。

  这还是在城里,宋阳家有单位的福利分房。

  宋国伟听到动静已经站在了家门口,看着归来的儿子。

  他长着国字脸,肤色有点黑,蓄着须,眼神锐利,此刻在家只穿着件厂里产的背心。

  父子俩对上了眼神,宋阳对他其实有些陌生感。

  他继承了原身的记忆,但人格、情感终归是换了一个人。

  但不论如何,这是自己在这个时空的亲生父亲,于是宋阳走进房间放下行李立刻热络了起来:“爸,我妈和宋雅呢?”

  “知道你要回,出去买菜了。”宋国伟心里念叨的是另一件事,赶紧问道:“之前在学校,那2000块钱是怎么一回事?什么卖歌?”

  “……确实不是卖歌。”

  宋国伟心中一凛,赶紧喝问:“到底怎么回事?”

  宋阳无奈了:“爸,我刚回家,没备点西瓜总要让我喝点水再说吧?”

  “还西瓜……”宋国伟直接指了指暖壶,“自己倒凉白开!”

  于是宋阳一边喝水,一边关好了门,随后才对宋国伟道: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