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一十九章 商贸大兴_天策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让各地商贾获利、安置大量的人口,彻底占据漠南地区,压制鞑靼部的活动范围。

  当然,这样的计划还是需要天策军这样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最终实现。

  不说此时军部的军屯、民部的民屯,便是未来各地商贾进行商屯,移民屯,所需各类器械都是海量,特别耧车、水车、筒车等屯田良器械,可谓供不应求。

  当然,使用这些器械需要雄厚的财力,一架民部研发出来的大水车虽然日灌溉能力达到三百亩,但一架水车造价高达到百余两之多,等闲人等根本用不起。

  甚至民间很多使用的龙骨水车,日提水量虽可灌溉十亩至二十亩,但一架水车造价也需十余两,很多普通人家一样造不起。一般是几户人家合用一部水车。乡间地主士绅。经常有靠出租水车获利。

  此外还有耦犁、耧车等先进的农具,特别是耧车,可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项事务,还保证行距、株距始终如一,效率上,也至少可日种一顷,这还是用牛的情况下。

  这么先进的播种机,其实早在汉武帝时便由粟都尉赵过发明,但一直在中原各朝使用稀少,为何?太贵了!造价太高了。

  这也是古代科技很难推广的原因之一。

  而且先进器械带来的,往往是一部分人的失业。

  刘君韬还记得,后世在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就经常有发生工人捣毁机器的事情,是要生产效率还是要糊口饭碗?这是个难题。

  不过,对于现在的山西总督府来说,刘君韬还是选择生产效率为上。

  此时,山西和山东各地的各类水车厂订单猛增,各个厂主拼命招募匠工,虽然目前下订单的多是山西总督府、山东镇总兵府的军方和官方,但也有一些准备搞商屯的商人眼光超前,准备订购大水车、耧车等物。

  甚至一些有财力的,准备移民到塞外的百姓士绅,一样准备购买这些器械。

  这是一片院落,临近大同镇城西南郊山坳不远,堂内满满都是书籍,中级研究员吴世勋戴着眼镜,用一支铅笔在硬纸上写写画画着。

  纸上图案是一种机械,有点象耧车,但又不是,原来的木匠吴世勋,现在已进入军部研发司担任要职,他们这些人还拥有一个响亮的称号:研究员。

  听说这名字还是宁北伯刘君韬亲自定下的。

  他们各人有各人的研究任务,吴世勋原来是木匠泥水工,当然主要研究的便是制械、城建方向。

  按吴老头说的,这真是光宗耀祖的事,自己临近入土了,没想到还有成为官人,拥有类似文人称号的一天。

  不知不觉,吴世勋进入军部已经一年多了,他的须发更是完全花白,不过仍然精神抖擞,拥有使不完的精力。

  此时吴世勋也算是生活富裕,当初刘君韬让利于民,一些不重要的厂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