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六章 龙王之怒_天策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灾,依旧只能用马拉肩扛的方式加固大堤,只能让将士们徒步赶往灾区,救灾抗洪的效率远不及后世高。

  刘君韬在接到陷阵军和鹰扬军先后送来的汇报,得知两军虽然已经在全力救灾,但是兖州府和青州府的百姓依旧伤亡惨重,山东镇也是损失极大,就算是有衍圣公和各地官府的全力支持,也无法应付眼下的局面,甚至两军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已经有数百将士葬身洪水之中!

  刘君韬闻讯不禁火冒三丈,对着阴霾的天际破口大骂。

  紧接着,刘君韬接到了情报部送来的消息:此时大明黄河沿岸基本上都是大于连绵,不但山东遭了灾,就连河北、河南、南直隶等地也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灾,这场大洪水波及了数省之地,对大明来说可谓是沉重一击!

  最让人担心的,此时黄河的洪水还倒灌进了大运河,致使漕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山东境内的漕运一度出现了断绝,顿时让朝中大臣恐惧不已。

  面对如此情形,刘君韬和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再次联名上奏朝廷,请求朝廷立即进行赈灾。

  同时河北、河南、南直隶等地的文武官吏也是纷纷上奏折,一时间请求赈灾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飞向了景泰帝的书案,让景泰帝愁眉不展,再加上太子朱见齐的病日益加重,更是让景泰帝欲哭无泪。

  此时,景泰帝也明白应对洪灾、赈济灾民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于是便强打精神召集朝会,当天便下旨,命令户部立即筹措钱粮,十日之内立即向灾区调集赈济钱粮,不得有误。

  同时,景泰帝也对山东镇的赈灾行动予以肯定,并且明文嘉奖、传巡各地!

  接着,景泰帝便准备从朝中选拔熟知水利的大臣,立即前往灾区救灾,整治黄河大堤,力保漕运无恙!

  一时间朝中大臣多举荐工部主事数人,但是景泰帝却一一予以否决,第一天朝仪无果。

  次日,景泰帝再次召集朝会商议南下灾区的人选,这一次,景泰帝直接提出要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南下,理由便是徐有贞熟悉水利。

  对此,右都督石亨极力反对,毕竟徐有贞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此番南下梳理整治黄河,短则数月、长则经年,一旦朝中有变,自己身边便少了一员大将!

  但是景泰帝对石亨的反对置若罔闻,依旧坚持己见。

  内阁首辅陈循见状立即出来发言,全力支持景泰帝的主张,朝中的文官势力大臣也是纷纷附和,大有徐有贞不南下,众人便誓不罢休的架势!

  兵部尚书于谦见状也是犯了难,按说徐有贞熟知水利,的确是最佳人选,但徐有贞一走,很有可能会打破朝中的政治格局。

  可是于谦又不好表态,担心自己支持石亨的话,会让此议搁置,最终会耽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