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眼铳_天策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君韬又仔细看了看手中的三眼铳,脑海里也是回想起穿越之前看过的一些书籍:虽然三眼铳的铳管较短,而且不能三点一线瞄准,但它在三四十步的距离上还是有相当的威力和足够的射击精度!按照大明一步五尺约合一米六来计算,三眼铳的最佳射程为三十步,也就是约合五十米左右,可破重铠!五十步也就是八十多米之外,三眼铳能重创不披甲目标;百步也就是一百六十多米之外,三眼铳就没有杀伤力了。

  但是,刘君韬也是明白,明代的一些兵书中记载的火器射程并不是全都可信的,因为作者为了保密往往会夸大射程。

  例如,《火攻挚要》自序中云:“惟赵氏(详述鸟铳制造和用法的《神器谱》的作者赵士桢)藏书海外,祝融佐理,其中法则规制,悉皆西洋正传;然以事关军机,多有慎密,不详载,不明言者,以致不获兹器之大观,甚为折中者之所歉也。“

  而且,刘君韬也曾估算过,《神器谱》的火器实际射程大多只有书上所说的一半。翼虎铳的火药铅弹重量与铳管长度与三眼铳相同,《神器谱》说他“用之于百步之内为宜。步下:五六十步方能透甲。马上:二三十步方能命中。“射程折半计算就是三十步之内方能破甲。

  可是即便如此,三眼铳也算是一种犀利火器了,至少在骑战之中可以大展神威。

  铁骑作战不同于步卒结阵作战,成千上万的铁骑结阵冲锋,本身就风驰电掣,骑手在战马上手持三眼铳开火杀敌,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三眼铳的射程和威力,而且还可以起到出其不意、扰乱敌阵的作用,堪称利器!

  三眼铳近身作战可参考夹刀棍、大棒等兵器,后世明末时期北方明军马上用三眼铳以御虏骑,虏颇畏之。

  当时,北方明军临阵放三眼铳以博击,头重起艰,利害相半,兼之甚难讨准,往往虚发;因变其制,用照星短床,后尾钩着带鞓带,左手执铳对敌,右手悬刀燃火,放毕为盾,举刀迎敌,马上可备出奇摧坚,步下极便伏路急击,名曰“翼虎“。

  这里说的翼虎铳和三眼铳类似,二者在激战中的使用方法相同,可以看出三眼铳的犀利!

  根据北方明军激战的经验,后世万历三十四年的《兵录》中就认为,三眼铳比鸟铳更适合骑兵作战,而三眼铳不适合步兵:鸟嘴宜南而不宜北,三眼铳宜北而不宜南。何也?北方地寒风冷,鸟嘴必用手击,常易为劳。一开火门,其风甚猛,药信已先吹去;用辗信则火门易坏。一放之后,虏骑如风而至,又不便执此为拒敌之具。近有制竹鸟嘴铳及自闭火门鸟铳,亦一时之奇,然终是费事。惟三眼铳一杆三铳,每铳可著铅子二、三个,伺敌三、四十步内,对真方放;一炮三放,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