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七章 我非儒,不废儒_从笑傲江湖到大明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句好听点的不行吗?

  “哈,你可别怪他,这世上离别之际说好听话的人多了去了,自古以来那么多离别诗,哪一首不流传千古?唯独他这一番话,我听着心里竟无比的踏实,他说会想法子解决,那就定会想出法子解决,这才是正道。”襄阳挑眉道,“好了,你去会一会那些腌臜泼才罢,冯芜,我们去东边,看胡杨,你去不去啊?”

  冯芜起身道:“你如今是越来越活的通透,也越来越活的痛苦了,好吧,你有你的坚持,我也不劝了,看胡杨林去。”

  三人飞身上马疾驰而去,卫央脸上也露出一些笑容来。

  襄阳,也是个顶好顶好的女孩。

  只不过有些事只怕他们也无能为力。

  “也挺好。”卫央又躺下了。

  儒生们徐徐而来,若不想他们的来意倒也算得上一道风景线。

  只见秋风中,儒生们衣袂飘飘裙带飞舞,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面容或清奇古朴,或庄重典雅,真如自远古一路至今的秦汉唐宋,自有书香风雅。

  丁甲男越众而出,厉声呵斥道:“北庭侯何意倨傲如此?”

  卫央懒懒的说道:“莫忙,我在体悟古今风雅。”

  众人只见他躺在草甸上,懒散的如同汉高祖见儒生,哪里有半分敬重读书人的样子,心中均气愤难当,又听他竟敢这么说,当即大部分儒生愤怒,连几个乾道也怒容浮现于面,手中的松纹古剑按捺不住要直斩这厮脖子。

  “不可失礼。”诸方孔止住众人,从容拱手说道,“大将军,古来圣明之世,莫不赖儒生治理,如今之西陲,敬杂学而独鄙儒学圣贤之言,学生请教有三,其一,”他深吸一口气,“西陲之地,莫非以为自古以来错了么?”

  “没错。”卫央坐起来,挥一下袖子,“诸位生员请安坐,有理不在声高,何况,你们纵然是站着,难道便比我声势足了吗?坐下说。”

  “好。”诸方孔昂然就坐,紧接着问第二个,“自古以来既没错,大将军为何要独非儒学而重杂学?”

  卫央琢磨了一下笑道:“请讲第三问。”

  “第三问便是,西陲显学,到底要定什么?杂学绝不可能,此为用,而非重。”诸方孔不理会已经很愕然的一些儒生们的表情,正容跪坐着问道,“学生尝闻大将军评论倭人,曰‘重御士之术而轻治世之道’,又云‘学儒而得其皮毛之术,摒弃精髓之道’,可见大将军并非轻儒之人,又何故不用儒学之道,尊杂学之术?”

  儒生们惊呆了。

  不是说好要找他干架吗?

  你怎么竟敢说起这些大话来?

  “哦?”卫央也颇为惊奇,他知道诸方孔此人很有名声,算得上一个经学传家的文人,只是没想到他竟会谈论起这个来,一时还有些恍惚,半晌才笑道,“哦!”

  他明白此人的来意了。

  他不但想获得儒学在西陲的决定性地位,也就是儒生在西陲的根本性地位,他还想讨论这些哲学理论。

  这不是他所擅长的。

  “诸老此番话,可谓是深得我心。”卫央称赞道,“我常见儒生谈论‘何不用我’,少见儒生自省‘凭什么用我’,诸老能主动思考这个问题,我心甚慰藉。不过,我也有三问,请诸老指教。”

  诸方孔微微皱眉,他看到卫央起身整理衣衫,而后也如儒生一般跪坐在地上,他宽袍大袖,又年少雄姿英发,阳光打在他的肩膀上,竟仿佛他是自云端下来的少年英杰,凭空生一段令他不得不心折的气度。

  这是上位者的气度,也是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的已见成效的大儒才有的气度。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