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三章 瀚海义军首,大明少年郎_从笑傲江湖到大明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递眼色。

  韩老丈笑道:“那是你们年轻人的决议,老夫这一代,传的是汉家精义,教你等记着自己的祖宗。你们这两代,便要肩负起沟通天朝、收复北庭、驱逐鞑子的重任,如何行事要靠你们的智慧,老有老的好,老有老的坏,此乃血海之中扒出来的奥义,你等岂能不知乎?”

  韩义当即道:“既如此,你们速去请各军头来这里,不必多,要最可靠的三五人,咱们既要商议出派谁去联络王师去,更要商议出今后的北庭义军如何转向,王师既到来,咱们也要将剩下的事情考虑清楚的。”

  这话虽有自消兵权以求朝廷安心之一,但也不无试探之心。

  卫央摸摸两个孩子略粗糙的脸蛋,回头一笑道:“也不必解散,更不必全数去当军卒。细盐生意既需要押运大军,也需要销售商队,若有人不愿从军,又无其它手艺,自可去我盐铺里,或为去青海押运粗盐商队,或为往返于中原各地贩卖细盐的各商队,只看自家的情况。你们可定出谁去,今夜我探察完毕,明日也随我返回。”

  这时,韩老丈才问他此来北庭为何事。

  “本是要杀敌,如今既有义军,自不可让敌军四处寻找,这时,不该有巨大的牺牲。”卫央道,“但我既是斥候,自该亲自探察各处,如此才对得住斥候的名字。”

  那倒也合适。

  黄昏时,卫央提剑出了居民区,所见境况唯有满目疮痍,敌军在城内纵横往返,汉人顺着墙角缩首疾行。

  北庭大都护府势在必行!

  卫央一路绕过渐渐多起来的火把,迅速在并不宽阔的北庭城内巡察一圈,哪里是军营,哪里有官府,何处存放草料,何处又有破绽,他对照韩氏子孙三代做好的地图,一一对照迅速记在心中。

  夜班时,卫央提剑在北庭汉人居住区域巡察一遍,家家户户紧闭大门,屋内无灯光,偶尔有一两声鸡鸣狗吠,那还是算殷实人家的家底,但也有走街串巷的,还有窜高伏地的,更有偶尔纵马驰过严厉呵斥各家各户的,视之,小半是汉人。

  “再拖延数年,这里的汉人只怕连诗书礼易都不知道了,连汉家冠冕也都忘记了。”卫央心中略微有些急,他知道,这会对关西军队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尤其是防线建立起来之后对鞑靼瓦剌的军事压力。

  “要解决西域之事,须与解决所有敌人同步,察合台不过一部,鞑靼瓦剌才是心头大患。”卫央暗想道,“瓦剌人,我倒不曾记得有什么太杰出的人物,但有明一朝,鞑靼人始终都很强盛,中学历史课本上还记载过俺答汗与三娘子,想必那也是相当厉害的敌人!要解决这股压力,恐怕单凭刀剑火炮是解决不了的,但离开刀枪剑戟是定然解决不了的。”

  这就让他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镇戎军要增加,关西人口必须要至少以军队数量增长数量的十倍的倍数增加。

  他上哪里去找那么多人口?

  “关内民众除非迫不得已,或者利益驱使,否则很难有大规模人口出关,朝廷也不准。那就只有先拿下嘉峪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阔地区,既转化别的部落为我汉家民众,又树立大旗吸引流落四海的我族百姓前来投奔,如此,才可聚集百万以上人口、起三十万足以保证我族利益之军。”卫央很清楚,“敌人,可不只是面前马背上的敌人,还有朝堂中那些穿禽兽、戴乌纱的王八蛋。”

  再巡察一圈,不见有偷偷去告密者,又不见设立埋伏,卫央才返回韩家,只是一进门,黑暗中只见院子里站着十七八个汉子,均躬身抱拳,低喝道:“卫小郎君,咱们北庭义军,愿尊足下为主,愿从官人之令,敢请为北庭义军之主!”

  请收藏:https://m.ascc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